“非现场执法”让“小包垃圾”无处遁形

时间 : 2023-02-24 11:56:18 来源 :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从刚性依规执法到柔性共治共管,城管部门与社区管执联动精准办案

随着垃圾分类“撤桶并点”的落地,“小包垃圾”昼伏夜出、乱扔垃圾行为屡禁不止成了一些社区的顽疾。从高峰期一天清理几百包“小包垃圾”却难以锁定当事人,到如今“小包垃圾”不落地、居民自发参与监督,短短一年时间,岳阳街道高乐小区垃圾分类测评成绩从倒数几名“逆袭”为有口皆碑的“优等生”。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城管执法局以高乐小区为试点,依托“非现场执法”建立的“小包垃圾”快速查处模式。该模式获评2022年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相关资料图)

“从1.0版本的简化执法程序、即时上门执法,到2.0版本的依托短信平台发送通知、确定时间约谈当事人,再到3.0版本的全程网上办理、无接触办案,执法流程不断简化,‘办案’方式不断创新。”岳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范海霞介绍。

依托“非现场执法” 管执联动巧办案

去年4月12日上午9时30分许,一小包生活垃圾出现在高乐居民区2号楼楼道前。当事人乱扔垃圾的行为被头顶的公共视频“全程记录”。城管社区工作室的执法队员胡喜喜接报后,立即赶到高乐居委会调阅小区公共视频取证固证。一旁的居委会工作人员经辨认确定了当事人的身份。当天上午不到10时,当执法队员找到当事人时,对方面对确凿的证据,承认了自己乱扔垃圾的行为,现场缴纳了20元罚款并保证不会再犯。

“像这样不到30分钟便顺利办结的乱扔垃圾案件,放在一年多以前是难以想象的。”高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敏勇介绍,高乐小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老旧小区,居民年龄结构偏大、垃圾分类意识较薄弱,乱扔垃圾问题破解难。“小区里有几百个楼道,如果全部安装公共视频,则成本太高,遇到居民心存侥幸乱扔垃圾时,物业工作人员苦于没有证据,也无力约束,只能一包一包捡拾。”赵敏勇直言,面对屡劝屡犯的当事人,确实需要依靠城管执法力量,而居民区的迫切需求与积极融入社区治理的城管执法部门一拍即合。

确定当事人难、取证难一直是办理此类案件的难点。针对这一情况,城管执法部门与居民区、物业商议后,决定先摸清小区内乱扔垃圾行为发生的重点点位及时间段,并在这些点位安装移动公共视频,由居民区负责视频证据采集及当事人信息锁定,城管部门接报后会迅速跟进查处。

“以前一天要捡两三百包,现在最多三五包,保洁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真的很管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岳阳街道高乐居委会副主任王浩欣慰地说,“非现场执法”固定证据,管执联动精准办案,这一快速查处模式很快在岳阳、永丰街道的部分小区推广。

简化流程更便民 创新方式显温情

“乱扔垃圾事情虽小,但是执法办案成本却不低。”范海霞告诉记者,乱扔垃圾类案件属于普通程序案件,即便固定了证据后及时跟进,也需多次登门约谈当事人,流程繁琐,容易引发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在高乐小区试点过程中,流程作了相应简化,调整为‘简易处罚’,‘非现场执法’一旦固证便立即上门约谈,现场开罚单,一次办结。”范海霞介绍,小额罚款起到了警示作用,精简高效的“办案”模式收效良好。

虽然尽量选择在晚上上门,执法队员还是经常遇到住户不在家、多次跑空的情况。为了降低执法成本,去年,岳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优化办事流程,依托街道的官方短信平台向当事人发送通知,约定一个方便见面的时间。“趁这个机会还能给他们上一堂垃圾分类课,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乱扔垃圾的错误行为。”范海霞说。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城管执法部门还进一步“换位思考”,通过公共视频固证、线上视频执法确认并依托随申办平台送达文书等方式,探索全流程“非现场执法”在乱扔垃圾案件处置中的应用,助力“小包垃圾”不落地。

近年来,随着执法重心从街面向社区转移,如何更好地把执法方式融入居委会、物业、群众等多方力量构成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也成为城管执法部门探索推进城市治理的重点方向,而“小包垃圾”快速查处模式的形成正是一次有益探索。目前,松江区已建立352家城管社区工作室,基本覆盖全区所有住宅小区。作为最小执法单元深深嵌入社区肌理的社区工作室也正如一枚枚小小的螺丝钉,成为支持社区治理、更好地为民服务的前沿执法力量。“从刚性的依规执法到柔性的共治共管,角色转换的背后是每一名城管队员贴近群众、为民解忧的赤诚之心。”胡喜喜感慨道。

附件:

标签: 无处遁形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