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上新“刷掌支付”,扫码和刷脸之间寻找平衡

时间 : 2023-05-15 14:13:43 来源 : 北京商报

刷掌支付这一新兴方式面临的最大难关可能不在技术上的研发和推广,而在于用户的接受程度。


(相关资料图)

记者丨岳品瑜 董晗萱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是当下不少人的生活日常,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在众多场景中也有广泛应用。而现如今,全新的“刷掌支付”方式逐渐落地。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草桥站进站闸机外新添几部新的自动售票机,其中除了可以实现购票、充值、网上取票等常规操作之外,页面上多了一个“开通刷掌乘车”的选项。用户录入掌纹、在微信小程序中完成授权后便可开通刷掌支付,直接实现刷掌快捷进站。

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一样,“刷掌”同属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不过在此前,刷掌技术并未有大范围的落地,还处在测试阶段,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刷掌支付“只闻其声未谋其面”。北京地铁上线的新功能,实现了刷掌支付手段在公共交通场景应用的重大突破。

刷掌支付的时代要到来?

5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来到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草桥站,站内6台可以开通“刷掌乘车”功能的自动售票机在进站口旁显得十分亮眼。机器台面很大一块“手掌识别”区域用于用户的掌纹录入,随后用户在完成微信小程序协议授权、实名信息授权、开通微信刷掌支付等流程后,即可在进站时刷掌快速通过闸机。

在刷脸支付风靡一时却并未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后,刷掌支付成为了当下互联网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新方向。2022年10月14日,微信上线刷掌支付小程序,需在刷掌设备中开通。同时有公开资料显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在申请多个“微信刷掌”图形商标。在深圳多地,腾讯已经在线下试点刷掌支付功能。

日前有消息显示,支付宝方面也正在研发“掌纹支付”功能,并且已经获得了“掌纹识别设备”“掌纹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设备”“收银设备”等相关专利,并且支付宝还预研了多个可用于线下支付场景的掌纹支付原型设备,用户只需将手掌置于设备的掌纹识别区即可完成支付。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刷掌支付之所以成为目前支付公司的“香饽饽”,在于它作为刷脸支付和扫码支付的“中间态”,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鉴权和交易清算方面,是一个综合体验更优的选项。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就指出,“生物识别技术从介质层面看有不易遗忘、随身携带、不易伪造等特征,在信息不被泄露乱用的前提下,更加安全和方便”。

相比于二维码标识固化、易被伪造、触达步骤繁琐的缺陷,刷脸支付在公共场合扫描人脸的“尴尬”,刷掌支付拥有更好的便捷性和高识别率等特征,作为非接触式、非侵入性的生物识别方式,似乎拥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然而,“刷掌支付的时代”远未到来,仍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技术上掌纹识别精准度的难题。腾讯公司副总裁、微信支付负责人张颖介绍,刷掌支付需要解决至少三个问题:复杂光线环境、人群生理差异、各种刷掌习惯。落实到刷掌乘车的现实中亦是如此,相比乘客所熟悉的刷卡和刷码过闸,刚刚接触刷掌乘车时,乘客过闸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稍长。如果设备没能识别到手掌,闸机会提示乘客“靠远一点”或者“靠近一点”,有时甚至需要多次调整手掌的高低,才能顺利完成刷掌入闸。

同时,在普及推广方面,刷掌支付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拓展。目前,北京地铁的刷掌乘车业务仅支持大兴机场线范围内使用。据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情况,在40分钟内鲜有乘客尝试体验该功能。一方面站内大多是匆匆赶路的乘客,而功能的开通需要在机器上进行掌纹录入、手机上验证通过,时间成本不小;另一方面功能还未达到较高的覆盖率,仅为“尝鲜”而在单条线路上开通对于普通乘客来说性价比不高。在小范围试点成功后,下一步可能需要更大范围的推广与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对于功能上线以来用户的使用情况与后续的推广计划,北京商报记者向北京地铁进行了解,但暂时未获得明确答复。

“从长期看,刷掌支付还需要从场景应用角度出发,找准与刷脸等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中站稳一席之地。”王蓬博如是说道。

隐私性如何保证?

与此同时,刷掌支付这一新兴方式面临的最大难关可能并不在于商家在技术上的研发和推广,而在于用户的接受程度。在北京地铁相关报道的评论区,网友各抒己见,“掌纹确实更方便,希望普及场景多一些”“刷脸都不感兴趣,别说刷掌了”。许多评论对于刷掌支付又一次采集人体生物信息表示了担忧,似乎“人在运营商面前越来越毫无隐私可言”。

随着越来越多相关新闻的流出,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2022年4月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的用户不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

刷掌支付对于用户的隐私性如何保证?北京地铁对此做出了一定解释。在开通刷掌乘车时,乘客需要同意“刷掌服务须知”。其中提到,服务提供方需要收集、处理并存储乘客的掌纹信息和掌静脉信息等掌部信息,用于建设掌部信息数据库,并提供掌部信息对比核验。同时“须知”中还提到,服务提供方和合作的技术服务方不会存储原始掌部信息样本、图像。在完成提取掌部信息要素后,服务提供方将删除原始掌部信息样本、图像或进行匿名化处理,(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刷掌乘车业务仅允许一人绑定一个掌纹信息,且仅支持14岁以上中国大陆居民开通。此外,记者向与北京地铁进行此次合作的微信财付通方进行咨询,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表示,刷掌识别主要通过手掌纹路、静脉分布等具有独特性、唯一性的生物信息来完成用户身份的精准识别。不同于刷脸易被偷拍和盗用,手掌信息的采集更需要得到用户本人的知情和配合,能够在安全、便捷和隐私保护等层面实现更好平衡。

但用户对于刷掌支付的安全性、隐私性问题的疑虑仍然存在。在金天看来,重塑用户的支付习惯是刷掌支付的大规模商用可能面临的困难。如何做好知识普及、消解用户顾虑,以实际行动维护用户隐私安全,吸引更多人接受这一新型支付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蓬博同样认为,虽然从使用的安全性上来讲,生物识别安全性是最高的,但前提一定要做好对用户使用习惯和保护个人隐私心理的尊重。广泛用户对个人隐私保护逐渐敏感,如何做到不强迫用户使用,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支付机构端、科技企业尤其要重视用户隐私问题,防止信息滥用,遵循“最小、够用”原则,自查自纠,从源头上杜绝信息的滥用和丢失。

正如一名用户所言,“不管什么先进的支付方式,首先应该做的是,如何确保支付行为是完全按照用户本意的,像现在很多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扫脸付款,使用率始终都不高,再搞个掌纹,也是一个道理,问题不在于支付本身,在于怎么解决用户的所想、所思、所求”。

编辑丨汪乃馨

图片丨北京商报、天眼查截图、视觉中国、壹图网

举报/反馈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